目錄
去年有位客戶帶著德國黑啤樣品來找我,酒花香氣確實迷人。但當我們核查資質時發(fā)現,生產商竟沒有中國海關備案的輸華食品企業(yè)注冊號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:好喝≠能賣。
啤酒進口關稅公式看起來簡單(關稅=完稅價格×10%),但實際操作中,2025年新實施的包裝物分離計稅政策讓很多新手栽跟頭。比如某款精釀啤酒的陶瓷瓶身,就需要單獨申報裝飾器物品類。
曾有個墨西哥啤酒訂單,客戶為省運費選擇普通集裝箱,結果到港后檢測到雙乙酰含量超標——這正是運輸途中溫度波動導致的品質問題。這提醒我們:
某北歐果味啤酒在國內滯銷的案例值得深思:其3.5%vol的酒精度既不符合低度酒客群的社交需求,又達不到精釀愛好者的期待。這揭示了一個真理:進口≠適銷。
最后分享個真實場景:某代理承諾”包稅進口”,實際采用灰色清關,導致客戶被追繳128萬稅款。因此考察代理公司時,務必確認:
記得那年幫客戶進口捷克啤酒,從比爾森到保稅區(qū)整整走了47天?,F在看著超市貨架上他們的產品,我總會想起海關查驗時拆箱檢查的那個清晨——陽光照在琥珀色的酒液上,映出國際貿易最本真的模樣:把遙遠的美好,安全送到需要的人手中。
?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滬ICP備2023007705號-2 滬公網安備31011502009912號